找到相关内容61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一念变无限美好

     七是:希望我考上,就心无杂念,很单纯地用功,设法使「愿望」和「实行」相应,静心用功到有把握,自然会发出真实有把握的信心电波。  由上可知,我们虽然有某种「心愿」,但发出心念电波很复杂、紊乱(不必要的...

    道证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02854275.html
  • 浅析中国净土宗的核心思想

    ,念得绵绵密密,听得字字分明。”这样是为使杂念没有萌起的空隙。这是使心无杂念。此外还有默念、十口气念、追顶念、禅定念等,都是在一定程度上想达到心的清净,这样才能得到佛愿力的助持。并不是说只是有口无心地念“南无阿弥陀佛”就可往生极乐的。  可能在非信徒看来没有什么意义,但信徒念佛,他确实会有感应。当他专心致志,心无杂念地念佛,他就会有宗教体验。善导地弟子怀感原先初学唯识,博通经论,不信念佛往生之说。...

    吴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83868789.html
  • 净土宗核心思想初探

    得绵绵密密,听得字字分明。”这样是为使杂念没有萌起的空隙。这是使心无杂念。此外还有默念、十口气念、追顶念、禅定念等,都是在一定程度上想达到心的清净,这样才能得到佛愿力的助持。并不是说只是有口无心地念“南无阿弥陀佛”就可往生极乐的。   可能在非信徒看来没有什么意义,但信徒念佛,他确实会有感应。当他专心致志,心无杂念地念佛,他就会有宗教体验。善导地弟子怀感原先初学唯识,博通经论,不信念佛往生之说。...

    慧静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60888651.html
  • 益西彭措堪布:日常如何修行净土——印光大师开示

    要尽一口气念呢?因为众生的心整天散乱,又没有空闲专一念佛,所以就要在早晚抽出时间来心无杂念地念上几百句佛,以求跟佛感通。   怎么才能做到心无杂念?就是借气把心摄住,一气念下来时,气就摄住了心,使得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益西彭措堪布|日常如何修行净土——印光大师开示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4/03/085819325676.html
  • 在寺院过年

    病,椎骨已呈S型,睡觉时只能弓着腰睡,一翻身就疼,来这里坚持绕佛,一个月下来, 病情逐渐好转,半年后,已彻底恢复。绕佛、拜佛时必须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,一心只想阿弥陀佛,心无杂念,呼吸自如,内心清净,...

    刘世杰

    |过年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1/1305442776.html
  • 38名中小学生体验出家生活

    心无杂念,一下子就过去了。”   与温多同班的甄允生刚到六祖寺的第一天,就被葱郁的树木和清澈的泉水吸引,在城市里长大的他从没见过这样美丽的风景。但这种新鲜感很快被诸多不适应冲淡:吃素和每天凌晨4点起床是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体验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08/08484013319.html
  • 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

    一心:也就是心无杂念,心口相应,念念是佛。自己知道在念佛,而且有佛可念,便是一心念佛,或者称为全心念佛,通过专心的念佛,达到功夫成片,进而入三昧或定的境界,成就念佛三昧。在此不修理观,唯凭信力具足与否...

    释振冠

    |念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2/14013934836.html
  • 禅定与空观概论

    一切分别、语言和文字,因此只要摄心不散、断绝思虑、无分别住,自然会契入空性,即是修空观;还有的将禅定的境界误解为空观,认为心无杂念、灵明了知即是空观。之所以有这些各种各样错误的认识,其根源是缺乏辨别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1648206.html
  • 把握解脱命脉——止观学修刍议

    心无杂念、灵明了知即是空观。之所以有这些各种各样错误的认识,其根源是缺乏辨别了不了义经典的能力,未能正确理解经论中所说的真正含义所致。  二 、止观是一切三摩地的根本  佛在大小乘经论中所说有无量无边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5352453.html
  • 宗喀巴止观思想管窥

    摄心不散、断绝思虑、无分别住,自然会契入空性,即是修观;还有的将止的境界误解为观,认为心无杂念、灵明了知即是观。之所以有这些各种各样错误的认识,其根源是缺乏辨别了不了义经典的能力,未能正确理解经论中所说...

    喜饶嘉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34158736.html